12
Nov
2021
秉中俄文化序曲,展国际社区新章 | 哈尔滨万科中俄国际城
借鉴俄罗斯的城市规划理念,打造新世纪的国际生活方式
万科中俄国际城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学海路,片区整体占地185公顷,建筑面积约180万平方米。园区秉持空间·自然·文化统一的产业空间规划理念,以圣彼得堡为解构对象,重新对其规划理念进行探索迭代。
引言
1898年中东铁路修建,时代的潮流推动着大批的俄国设计专家以及大量的技术工人来到哈尔滨。他们所带来的建设技术与规划理念,将哈尔滨从一个小渔村构建为如今的现代化大都市,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哈尔滨的城市表情。
百余年后的今日,哈尔滨作为中俄文化交流的窗口,一个新的国际社区中俄国际城正在拔地而起。 它承载着国家级新区的对俄开放使命,借鉴俄罗斯的城市规划理念,打造新世纪的国际生活方式。
▲万科中俄国际城鸟瞰效果图
▲万科中俄国际城全期鸟瞰业态分布图©哈尔滨万科
【规划溯源】借鉴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规划理念
1712年,俄国从莫斯科迁都圣彼得堡,参照当时欧洲的最高标准,对圣彼得堡的城市形态进行规划,这是一纸极具前瞻性的城市规划,确立了圣彼得堡未来三百余年的规划格局、路网形式、街道比例和空间文脉,使得圣彼得堡能够长期作为俄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代表欧洲规划与管理水平的模版城市。
▲圣彼得堡规划鸟瞰图局部
放射状的轴线规划中,圣彼得堡充分利用了城中的自然河流,形成了水系、绿化系统与道路网紧密结合的整体格局。居住社区规划尺度较小,经放射状的街道轴线拉结城市网络,进而塑造出几何严整和脉络清晰的城市格局。
▲左为圣彼得堡放射状规划逻辑▲右为规划鸟瞰图©华通设计
小尺度的街坊空间形成了强烈的组团感,咖啡馆、艺术画廊以及儿童学堂等公共设施多布置于组团边缘,与开放空间相结合,同时服务于道路两侧的社区。城市中的公共集会空间 (如广场、街道)成为了若干社区组团的核心,是当地居民生活的重要集聚中心。
市中心设置纪念性的文化地标和以服务功能为主的核心公建(如轴线终点的俄罗斯冬宫),并以极具当地文化特色的立面形象,使得市民形成对城市的空间记忆点。
▲ 俄罗斯冬宫立面
【中俄国际城】一座具有文化特征的国际化社区
为了创建具有中俄两国各自的文化相融的现代化国际社区,中俄国际城从空间规划,文化配套,绿色自然三个层面出发进行思考,借鉴圣彼得堡优秀的规划理念将三者的关系进行协调统一,为东北新城开发提供新的探索方向。
·放射状的轴线规划——以双国双园会客厅为中心,放射出东西景观带与南北文化轴两条主要路径,切割用地形成组团,打造一带一轴+一核四组团的规划结构
·纪念性的文化地标——于放射性的主轴两侧设置双国双园会客厅、特维尔大街等特色主题空间,描绘中俄文化交融的城市形象
·水绿渗透的公园城市——以项目内自然河道、多层级的公园绿地为规划底板,建设水绿交融的国际社区
▲万科中俄国际城沿河效果图
【放射状的轴线规划】
圣彼得堡城市规划受到西欧,尤其是法国古典主义的影响,注重城市放射性的城市轴线,以增强重点空间的仪式感。中俄国际城借鉴了这一空间肌理,在路网规划中将中俄双国双园会客厅置于放射性路网的终点,凸显产业空间的核心地位。
▲圣彼得堡规划图©华通设计
▲万科中俄国际城规划总图
如同圣彼得堡的规划依托涅瓦河展开一般,中俄国际城的规划以用地北侧的发生渠经济带为依托,建设自西向东的涅瓦河畔景观带和自南向北的特维尔大街艺术主轴,形成“一带一轴”的规划骨架,将整个社区划分为四个组团,各组团均有良好的道路通达性及景观均好性。形成“一带一轴+一核四组团”的完整规划构架。
▲万科中俄国际城规划结构图
圣彼得堡城市街区尺度的微型化和近人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密路网小街区。中俄国际城在规划层面借鉴这种模式,力图创造一个鼓励步行的活力街区,一条条支路如同毛细血管一般,将公共空间与绿色渗透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国际城原有用地面积约180公顷,通过均匀密布的路网,用地被划分为26个平均面积在 5公顷以下的街区,小尺度的街区使得居民在街区内外交流也相对容易,有利于居民间的熟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万科中俄国际城道路体系图
在路网设计中,保留了上位总规确定的5条主干道(50-60m),新增大量的支路,将用地划分为250-300m左右见方的街区,降低住区周边道路等级和住区内车速。沿街设置了多种服务于社区居民的活动空间,包括但不限于商业服务、口袋公园、社区便民配套等。
▲多层级密路网小街区
【纪念性的文化地标】
圣彼得堡放射性的主轴两侧,发展出完整的社区生活氛围。中俄国际城借鉴这样的格局,规划设置了具备现代生活品质服务要求的“特维尔大街”。
▲万科中俄国际城中轴小品景观©华通设计
特维尔大街中央的 20米宽绿色中轴公园,被打造为一公里长的“列宾艺术廊”,包括文学、雕塑、芭蕾和音乐四大主题,以此建立学思营地、胡桃公园、自由广场和音乐森林等富有个性的多组绿色休闲场所。中心步行道大面积树阵给与业主宜人的林下休憩空间;用俄罗斯马赛克般的方块铺装拼贴出精致的特色纹路大道,营造出浓郁的异国风情。主街上还将定期举办周末市集和跳蚤市场等系列活动,结合街道两侧经典俄式风情的建筑立面风格,唤起哈尔滨对城市历史的自豪与共鸣。
▲万科中俄国际城中轴景观©华通设计
▲万科中俄国际城中轴公园©华通设计
“特维尔大街“两侧,设立了购物中心,商业零售,餐饮服务满足日常购物餐饮需求;展示中心、剧场以满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以及青少年体育运动中心满足青少年教育活动需求;文化活动站、卫生服务站、社区服务站以随园养老综合体来满足居民各种类型公共服务需求。结合公交体系,将完备社区居民日常出行生活的全方位需求。
▲万科中俄国际城公共体系分析图
圣彼得堡放射性轴线的终点有一座地标性的建筑——俄罗斯冬宫,这不仅是城市形象的代表,更是人们精神的寄托。而中俄国际城主街尽端也连接着这样一栋建筑——双国双园会客厅,它也见证着中俄两国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科创中心鸟瞰图
双国双园会客厅是一个集中俄跨境电商基地,艺术剧场,特色文化展厅等功能于一身的综合体。建筑外立面以文化绸带为设计理念,寓意中俄国际城将作为促进中俄两国交流发展的纽带,重现“丝绸之路”的辉煌, “一园两地、深度共建”与莫斯科俄中国际城充分互动,打通高质量合作渠道。
▲科创中心人视图
通过绸带般的曲线控制着立面装饰线条的长度变化,醒目的几何线条勾勒出从底层贯穿至顶层的优美弧线,如同流水一般灵动。在阳光的挥洒下,建筑也随时间与视点位置的不同,产生不断变化的绚烂纹理。夜明星熙,数千枚 LED灯管通过统一控制,映射出层层纹理。从白昼到黑夜,双国双园会客厅都为居民的文化生活提供了一个极具场所感的精神容器。
【水绿渗透的公园城市】
圣彼得堡充分利用了城市中的自然水系格局,形成了水系、绿化系统与道路网紧密结合的整体格局,中俄国际城的绿地系统也以沿河的开放空间为中心,设置露台般的绿地,营造宽敞的休息空间。通过将发生渠绿带与特维尔艺术景廊的贯通交错,让绿色从沿河渗透到城市内部,构建水绿交融的绿地系统,将园区打造成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感到绿意盎然的街区。
▲沿河景观图©大小景观
园区的绿地系统分为三个等级:以涅瓦河畔景观公园、体育公园为城市级绿地;以特维尔大道和居住组团间的口袋公园构成社区级绿地;以特维尔大道艺术通廊和 17 路的街区级公园构成城市生态街区级绿地。三个等级的绿地确保居民在三分钟的步行范围内,即可达到绿色公园。涅瓦河畔的设计溯源古时哈尔滨水草风貌,候鸟纷飞的良好生态环境,提出了“天鹅归来”的美好愿景,寓意中俄友谊的发展和滨河生态功能的提升,体育公园则满足了国际社区人才健康生活的需求。
▲万科中俄国际城城市公园体系图
【结语】
中俄国际国际城借鉴圣彼得堡城市内涵,吸纳融合俄罗斯特色文化,将其落实到城市规划脉络,景观系统构建,城市文化配置,产业结构布局等等各个层级之中。以一个脚踏实地践行者的身份,唤醒了哈尔滨城市的自豪与共鸣。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哈尔滨万科中俄国际城
项目地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学海路
业主单位:哈尔滨万科企业有限公司
城市设计及大区建筑设计单位: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商街建筑设计单位:华通设计顾问工程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单位:深圳小大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业主团队:裴雷、高文亮、李龙君、张舒、李雪松等
城市设计及大区建筑设计团队:花扬、刘卓奇、范玘駇、王晓宇、詹雨涛、季纯平、张惜、张忠和、赵元元、刘羽、侯坤鹏、王家贝、王宏宇、冯雪松、王勃翱、袁莹等
开放时间:2021 年 08 月 1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