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天地翠湖六期 | TIANHUA天华作品

图片


在上海黄浦区新天地东南门户位置,翠湖天地六期(太平桥122地块项目)如同一颗璀璨明珠镶嵌于历史与现代交织的画卷中。该项目由瑞安集团与永业集团联袂开发,天华担任设计总包和全过程设计。作为上海历史风貌保护的重要篇章,122街坊的发展起源于19世纪末,被列为黄浦区第二批风貌保护街坊,承载着里弄住宅类风貌街坊的独特韵味。


图片


图片


翠湖六期北邻在建的太平洋新天地商业中心,西侧与翠湖五期一路相隔,东南街角承接地铁老西门站。作为一个融入城市记忆的豪宅街区,翠湖六期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还肩负着引领未来高端居住的责任。


图片


项目包含一栋超高层住宅以及一大片低密度的历史保护别墅区。面对城市传统风貌和高端居住需求的双重挑战,项目以与周边环境有机融合,打造可持续性多元化历史街区为规划理念,在延续传统的同时汲取历史养分创造新的建筑空间形态,重塑邻里空间。


图片

从左至右依次为:历史、现状、方案肌理地块划分


肌理维度,尊重原有图底关系,保持巷弄格局,适当放大空间尺度,局部增补公共空间,打造承载历史文脉的城市心脏;界面维度,延续沿街界面整体框架,提取阳台、过街楼、老虎窗等代表性元素,结合新的功能需求进行重塑更新,营造新旧交融的社区体验;单体维度,结合场地内不同级别保护建筑的类型,按照保护修缮、保留改造、更新改建三种保护更新方式,打造复原、重塑、提炼三种氛围层次的生活组团。从城市设计到建筑单体,翠湖六期从多个角度化解了地域性和时代性的冲突,兼顾了其外向城市属性和内向居住属性。


图片


超高层住宅塔楼位于场地西北角,与自忠路翠湖天地系列住宅、企业天地系列办公楼一起组成连续的环太平湖高层天际线。


图片


图片


低层住宅全部位于风貌保护范围,按照历史风貌保护的要求重塑低密度邻里社区。


图片


图片


商业主要沿西藏南路布局,将地铁站与地块北侧 123 地块新天地太平洋商业中心联系在一起。地下一层局部设置小型商业,依托地铁通道与123地块地下商业相连,为地铁人群提供配套生活服务。在复兴路、东台路局部设置社区配套商业,保留市房风貌。高层住宅裙房设置配套商业设施。


图片


图片


超高层住宅塔楼通过体量错位、竖向切分、编织立面,进一步优化了塔楼形体,削弱了体量感。塔楼立面通过调整主色调,降低玻璃和装饰材料的色彩对比度,使其与周边建筑和谐融合,宛如一位身着素雅礼服的绅士,静静地矗立在这座城市的中心。大进深阳台和建筑退台创造了不同高度的空中花园,为城市带来立体化景观。


图片

塔楼低区六、八、十层平面图


图片

塔楼高区40层平面图


塔楼分为高区和低区。低区一层三户,高区一层两户的大平层以及少量的复式户型。其中低区包括437-470㎡平层84套,约520㎡平层6套,高区包括约700㎡平层14套,约1200㎡-1400㎡复式4套。住宅层高达到了上海住宅上限3.6米,确保了宽敞明亮的空间感。室内主要空间无梁无柱,室内精装自由组合。东侧纵览外滩及陆家嘴城市景观,西侧俯瞰太平桥公园自然湖景,不同性格色彩的户型赋予翠湖天地六期独特的魅力与多样生活的选择。 边套均采用了面宽超过10米的转角无柱大横厅设计,客餐厅面积超过100平方米,提供了开阔的视野和舒适的居住体验。


图片


图片

低区西、东边套标准层户


空间灵活可变,奢享定制化私宅是翠湖天地六期户型的核心亮点之一。低区东西边套礼仪对景玄关将卧室区与公区动静完全分离,次卧可变空间与主卧可分可合,让居住模式穿越时间与空间。坐拥净尺寸11.8m*7.6m,媲美游艇尺度的客餐厅无缝衔接,流畅而大气。


图片

塔楼低区中间套标准层户型


低区中间套上下错位的阳台占据了塔楼立面的视觉核心,结合净尺寸可达10.9m*14.2m的南向客餐厅,俯瞰整个城市,感受城市的脉动与生机。


图片


翠湖天地六期住宅塔楼作为一座超高层住宅建筑,突破了B级高度的限制。同时,为了满足住宅平面功能和立面造型的特殊需求,该塔楼在结构设计上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立面的收进和凸出、竖向构件不连续、凹口和楼板不连续等问题。设计采用了例如框支转换、桁架托柱转换以及利用斜柱形成立面中部凹进效果等复杂构造。面对如此高度、地震响应、结构复杂度及立面变化的多重挑战,项目团队通过精细的分析和巧妙的结构设计,确保了建筑的稳固和视觉效果。


图片

标准层结构布置图


结构选型阶段,考虑到居住者的偏好以及风荷载下的舒适体验,项目最终选择了钢筋混凝土作为主体材料,同时为了在保证抗震性能的同时控制结构构件的尺寸,项目采用了C70高强度混凝土和较高含钢率的型钢混凝土柱,并在关键部位使用了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塔楼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体系,其中剪力墙被布置于双核心筒、分户墙及其他必要位置,从而为内部空间提供了开阔灵活的设计可能性。同时,尽量减少了次梁的数量,采用较大的板跨,确保室内空间的最大化。


图片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实现转角视野开场的大开间布局,塔楼四个转角均未设立柱子。结构上形成了4.5m-9m的大悬挑,设计采用大跨度的弧形转角窗配合加强的外框弧梁来加强塔楼角部的连接,同时也兼顾了大跨楼盖的振动舒适度问题。


图片


此外,为了实现特定楼层(12-13层、25-26层)处的立面内凹设计,这里采用了收进和推出式的斜柱技术来创造独特的立面效果


图片

考虑斜柱水平分力的传递,设置型钢混凝土构件将水平分力可靠传递至后方结构(受压层设置构造型钢)


图片

对相关构件、楼盖进行性能化设计


这种设计需要精确计算水平分力的传递路径,并通过增设型钢混凝土构件来保证力的有效传递。同时,有针对性地对相关构件进行了性能化设计,进行相关楼盖多种刚度假定下的包络分析,确保多遇乃至罕遇地震下的抗震性能。


图片


由于地下车库主要入口停车场坡道上方需要进行柱位转换,因此在建筑2层采用了大跨径的钢-混凝土组合桁架方案进行托柱转换,桁架跨度12.25m,高度4.5m。设计对重要的桁架节点进行了线性的有限元细化分析以确保关键部位的安全。

除此之外,结构中还多处采用了框支、斜墙等技术实现建筑底部大空间的需求;对建筑顶部立面深凹口造成的楼板弱连接,除常规的应力分析外,设计进行了楼盖应力的弹性和弹塑性时程分析。这类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不仅解决了项目实际功能需求,也彰显了设计团队对细节把控和技术应用的高度重视。


图片

设计对被转换柱的柱脚截面进行加强,增强节点区的刚度和承载力,并进行了节点有限元分析


图片


图片


从超高层塔楼到低密度历史保护别墅区,翠湖天地六期展现了卓越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实力。通过精细的城市设计、创新的结构解决方案以及对细节的精心打磨,项目实现了在尊重历史风貌的同时,打造了一个既具有文化底蕴又充满现代活力的多元化社区。

展望未来,天华将在城市更新背景下的人居建筑设计中进行更多的探索与尝试,在现代主义的纯粹精神与在地性之间找到平衡,力求人、建筑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愿景,营造面向未来的全新人居生活方式。


图片